2025年10月14日下午,新余学院图书馆第103期真人图书馆活动走进赣西抗战博物馆,以“赣西抗战博物馆的坚守与传承”为主题,特邀博物馆馆长宋子枫担任分享嘉宾。活动通过鲜活的红色故事、细致的历史文物解读,引导师生回望抗战岁月、铭记历史脉络,让爱国精神在沉浸式交流中落地生根。


活动伊始,博物馆讲解员敖老师带领同学们有序参观馆内四大展区。从民国时期的民生用品、抗战战场上的武器装备,到承载战士家国情怀的书信手稿......敖老师逐件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细节,让同学们在实物与过往的“对话”中,真切触摸那段烽火交织的峥嵘岁月,为本次“真人图书”的深度阅读铺垫厚重底色。

全体读者肃立,奏国歌,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博物馆内回荡,第103期真人图书馆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主持人首先介绍了本期“真人图书”——赣西抗战博物馆馆长宋子枫。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江西省爱国拥军模范与“江西好人”,宋馆长开篇便分享了自己与红色文化的深厚渊源:自幼受爱国主义教育浸润,高中时期便开启革命文物收集之路;2004年到新余经营钢材生意后,更将业余时间全数投入抗战物品寻觅。如今,馆内藏品已逾7000件,其中国家级备案文物达5000余件。2017年7月7日,赣西抗战博物馆正式开馆,从文物整理、场馆修缮到后期维护,所有费用均由他私人承担,累计投入已超2000万元——这份不计回报的投入,正是“赣西抗战博物馆的坚守与传承”最生动的注脚。

分享中,宋馆长特别展示了馆内的“镇馆珍品”:“张自忠石碑”镌刻着英雄的铮铮铁骨,抗战老兵牛明洲捐赠的“一生荣誉档案”记录着平凡人的家国担当。他还详细介绍了博物馆的“走出去”传承之路:通过“送展上门”,已在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流动性展览101场;同时将场馆打造成“党员精神课堂”,让红色火种代代相传。


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红色传承踊跃提问,现场氛围热烈。当被问及“书本学习与文物接触了解历史的区别”时,宋馆长坦言:书本是历史知识的重要引导,而文物是“活的历史”,能带来文字无法替代的情感冲击与共鸣。面对“青年学子如何为国家做贡献”的提问,他进一步强调:爱国无需豪言壮语,做好本职即是最好践行——学生当潜心读书、练就过硬本领,每个人都应主动宣传历史、守护民族记忆,让传承从口号变为行动。

活动尾声,新余学院音乐学院的四位学子带领现场读者共同唱响《我爱你中国》。大家手持小国旗,歌声中满含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敬畏,为这场兼具温度与深度的“真人阅读”画上圆满句号。

本次活动不仅是新余学院真人图书馆活动的一次向外探索,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对于青年学生而言,走进博物馆、聆听亲历者讲述,让抗战历史从课本上的文字变为可感可知的记忆,不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历史责任感,更让他们深刻理解:“赣西抗战博物馆的坚守与传承”并非个例,每个人都是红色精神的守护者与传播者。未来,唯有将爱国情怀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才能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