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书韵|舞以怡情 悦动人生
舞蹈是天工的创造,是心灵的抒发,是用躯体创作的绘画,是
用姿态书写的墨宝。舞蹈,应该成为光明和纯洁的美好化身。踮脚,
旋转,跳跃宛若风花飞雪;划圈,下腰悦如飞燕游龙。舞蹈为人们
带来快乐,随着音乐起舞,烦恼就如烟飘散,所以一起在阳光下舞
蹈,拥抱生命,携一抹微笑,与洒脱同行吧!
题名:《舞蹈人文的风姿流韵》

索书号:J705/2
责任者:于平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馆藏地:第四社会科学阅览室内容简介: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造就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土壤,从而孕育出在审美情趣、外观特征、表现手法、舞姿动作上各具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如何欣赏舞蹈?不同的民族有哪些各具风格的舞蹈文化和舞蹈传统?如何评价现代舞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形态?欣赏作为审美对象的舞蹈,就需要了解沉淀在舞蹈中的历史文化,了解舞蹈的人文意蕴。本书通过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形象营造与形态沿革的介绍,特别是通过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典型分析,帮助读者体会舞蹈人文的风姿流韵,步入舞蹈审美之门。
作者简介:于平,文学硕士,艺术学博士。曾任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96年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并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要著作有《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高教舞蹈综论》、《中外舞蹈思想概论》等。
题名:《舞思》

索书号:J7/17
责任者:姿华筠 著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馆藏地:第四社会科学阅览室内容简介:《舞思》共分四辑:评论、论文、人物追思、文化观察与思考。前三辑是以舞蹈为核心,最后部分则包括跨学科的文化思考。其中论文、评论是对“舞蹈生态学”方法论的应用与发展,文集中回忆的人物都是教导、帮助、感动过作者的恩师益友,文体接近于散文,随笔,却蕴涵着较多的舞蹈理念。本书折射出作者一贯不拘一格、实话实说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完整的体现了作者对舞蹈的深刻思考。
作者简介:资华筠,舞者、学者。初中毕业于南开中学,开始专业舞蹈生涯。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述:《舞蹈生态学导论》、《舞艺舞理》、《中国舞蹈》等。论文、评论、散文均曾获全国评选一等奖;《中国舞蹈》曾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
题名:《舞蹈基本原理》

索书号:J7/20
责任者:袁禾 著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馆藏地:第四社会科学阅览室
内容简介:全书从文化深层机制入手,立足于舞蹈本体,运用文化学、社会学、意象学和美学的方法论来揭示舞蹈的基本原理,挖掘舞蹈的哲学基因,梳理总结舞蹈自身的艺术构成方式,从而构建起舞蹈基础理论的系统框架。通过对舞蹈本质的论证,舞蹈动态意象的阐释,舞蹈语言、表现手法以及舞蹈类型的分析论述,辅助读者切实了解舞蹈文化,掌握舞蹈的基本原理,以及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完成舞蹈的创作、表演与研究。
作者简介:袁禾,中国舞蹈学博士,国家二级教授,中国舞蹈意象理论创立者,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北京舞蹈家协会理事。曾任北京舞蹈学院史论系、舞蹈学系副主任,舞蹈科研所副所长等职务。曾被国内多家媒体如央视、《光明日报》等先后报道。荣获“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题名:《舞蹈创作思维》

索书号:J711/3
责任者:何群 著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馆藏地:第四社会科学阅览室内容简介:舞蹈创作思维是舞蹈家在艺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心、肌、力、神等要素合而为一获得的感悟及伴随的情感反应,它是一个心路历程。每一次舞蹈创作思维都是创作者对某种客观现实存在的心灵触及。反思舞蹈创作思维,我们应当进入舞蹈中,让舞蹈说话。只有这样,舞蹈才能召唤着我们进入那光彩耀人的辉煌中,并把它的本质交给我们。本书回答了如何通过加强创作思维、创作方法训练来突破创作中的瓶颈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针对性强,有实际价值的创编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简介:何群,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创作多部舞蹈作品参加中央电视台“为了这片金土地”、“春节联欢晚会”等综艺晚会演出。已出版专著《校园舞蹈教学与创编实践》、《舞蹈动作与创作思维》两部。已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