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书韵|我亲爱的祖国
五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
不管风云怎样变幻,我们对祖国的眷恋矢志不移,
如果对着千百种选择,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扑入你的怀抱。
用你的风雨之声做语言,用你的自然之形做文字,
以你的土地做肤色,以你的五岳做骨骼,
选择你的辛劳当痛苦,选择你的幸福当快乐。
国旗,我们永远的信念!
题名:《我亲爱的祖国》

索取号:I227/1345
作者:李少君主编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馆藏地:第三社会科学阅览室
内容简介:本书以“我亲爱的祖国”为主题,从成千上万首很好诗作中精心遴选了70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诗作,既有《新华颂》《我们伟大的节日》《相信未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热爱生命》等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诗篇,也有《中国天眼》《起飞中国》《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开往沂蒙的春天》等新时代的颂歌,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是新中国70年光辉历程的一个缩影,也是向祖国母亲70岁华诞献上的一份珍贵礼物。
作者简介: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曾任《天涯》杂志主编,海南省文联副主席,现为《诗刊》副主编,有名诗人,一级作家。主要著作有《自然集》《草根集》《神降临的小站》等,被誉为“自然诗人”。
推荐理由: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走过了风雨兼程,经历了沧桑巨变,取得了辉煌成就。生活在新中国伟大时代的诗人们以饱满的激情、火热的语言、豪迈的风格、蓬勃的憧憬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值得铭记的重要事件、伟大人物和珍贵时刻,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本书以“我亲爱的祖国”为主题,由李少君主编,从成千上万的诗歌中选取了有代表性的70首诗歌。 70首诗篇如一颗颗明珠,闪耀在中国人民70年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道路上,点缀着祖国母亲年轻美丽的容颜。70首诗篇如出征的战鼓,读后给人自豪与力量,使人深......
题名:《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索取号:D60/62
作者:张维为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馆藏地:第一社会科学阅览室
内容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模式拓展了发展中 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 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何用中国智慧建构一套有解释力的话语?在本书中,张维为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从 外热点、难点问题切入,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中国话语体系,以生动鲜活的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建构出了一套政治领域的“中国标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有信心为人类对 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在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定力的分析框架下,张维为教授用脍炙人口的观点、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建立了一套原创性极强的话语体系,既激发了受众读者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是以一种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类情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人的判断。
作者简介:张维为,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智库理事会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上海春秋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日内瓦大学关系硕士、博士。曾任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日内瓦外交与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多所大学的兼任教授。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 的英文翻译。走访过100多个 。著有《中国震撼三部曲》《文明型 》等。
题名:《周恩来传》

索取号:K827=7/345
作者:【英】迪克威尔逊著 封长虹译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馆藏地:第二社会科学阅览室
内容简介:《周恩来传》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是周恩来传记中全面、生动和畅销的版本之一。本书作者自1960年*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他以详实的资料为基础,再现了周恩来具有传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他的工作作风,以及他给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独特见解的著作。
作者简介:迪克威尔逊,国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早年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获文学、法学硕士,后在研究中国问题的刊物《中国季刊》担任主编。威尔逊在研究当代中国历史和人物方面有一定造诣,其主要著述有:《周恩来传》《长征,1935年》《亚洲的觉醒》《人类的四分之一》等。
封长虹,中国国防大学军事战略学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历任中国国际关系史学会会员、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军法学会会员、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国家安全战略、中国军事战略、中国外交政策、国际战略环境、美欧安全战略、美国军事战略、国际军控与裁军、国际法与战争法等。主要译著有《周恩来》《统帅们》《掌权者》《里根自传》《海湾战争》《为和平而战》等。
题名:《红岩》

索取号:I247.51/31-3
作者:杨益言罗广斌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馆藏地:第三社会科学阅览室
内容简介: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形成纷繁的斗争场面;同时又用川东地下党机关报《挺进报》的斗争情节把这三条斗争线索联结起来,汇聚到狱中斗争上,集中描写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挫败敌人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作者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现了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又不流于脸谱化。作品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作品一经面世,立即引起轰动,先后被改编成电影《烈火中永生》和豫剧《江姐》等,从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发行800多万册,是发行量最大的小说;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该书被中宣部团中央命名为百部爱国主义教科书。
作者简介:罗广斌(1924—1967),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学时代,因为与一个家境贫穷的女同学恋爱,遭到封建地主家庭的反对,愤然出走,去昆明求学。1945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革命外围组织“民青社”。1946 年初,被派往滇南以教书为名,开展农村工作。旋又调回重庆。1948年3月在重庆西南学院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同年9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先后被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越狱脱险。重庆解放后,曾在重庆团市委、长寿湖渔场担任领导工作。为了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经常讲述革命战士在狱中坚持斗争的故事,并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出版了重庆集中营烈士诗集《囚歌》(1950 年)。与杨益言、刘德彬合写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1950 年)、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1958 年)。1958至1961年,与杨益言合著长篇小说《红岩》。1962年调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创作员。“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
杨益言(1925—2017),原籍四川省武胜县,生于重庆市。曾在同济大学读书。因参加反对美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在重庆被特务机关逮捕,囚禁在渣滓洞集中营。重庆解放后,曾在中共重庆市委、团市委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杨益言被诬陷为“叛徒” “特务” “反革命” , 粉碎“四人帮”后,杨益言才彻底平反,后担任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业作家。
推荐理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翔宇《论〈红岩〉的“身体”革命意识》:《红岩》是从“身体”入手,阐释在红色狂欢的受难姿态中“身体”的痛感如何成为一种信仰道义充斥的革命浪漫激情所替代。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杨《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在人们的意识深处,说《红岩》是一部以历史叙事为目标的“小说”,反倒不如说《红岩》是一部关于人的信仰的启示录更为准确。小说《红岩》是极严格按照当时意识形态规范和已有的文学写作规范的要求与观念创作而成的。
题名:《理性的选择》

索取号:D616/577
作者:徐斌等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馆藏地:第一社会科学阅览室
内容简介: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书围绕以苏为鉴、思想解放、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发展动力、体制改革、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对外开放、一国两制等十个方面,旨在分析中国道路的逻辑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面对“文革”之后,百废待兴的局面,中国将向何处去?这是中国面临的关键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世人瞩目的中国道路。
这条道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道路、这个道路为什么行,这个道路究竟有什么样普遍性和世界意义,这是本书进行深入挖掘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徐斌,男,山东淄博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齐鲁师范学院 。兼任全国应用哲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制度哲学、人学。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3项,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主要成员,出版《中国改革为什么能成功》《制度建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众认同与完善发展》《当代中国改革的人学分析》等六部著作,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优秀成果三等奖。
题名:《那时月光:我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索取号:I287.6/78
作者:吴然著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馆藏地:第三社会科学阅览室
内容简介:不同的童年,一样的成长。《那时月光》为今天的孩子打开了一扇了解过去的窗子,看看窗外的风景,听听他们的声音。穿过岁月的迷雾,今天的童年对昨天的童年敬个礼呀,握握手。
云南,意为“云岭之南”,那是一个神秘、神奇、美丽、富饶之地。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段美妙的神话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天上的神灵游历到中国的西南方,这块辽阔之地让他欣喜不已。于是,他撒下一把热土,形成了绵绵群山;他倾倒下一碗琼浆,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湖泊和纵横交错的河流;他呵出一口气,形成了万世流芳的七彩云朵。山高水远的云南,充满了神秘的色彩。那方红土地上旖旎的风景,奇特的动植物,还有淳朴的民风和民俗……这一切都成为《那时月光》的创作源泉。著名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吴然老师,用干净清澈的诗意文字,以饱满真挚的情感,带领今天的小读者走进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苍山洱海间,一起走进那幅童趣盎然的南国民俗风情长卷。这是一份极具云南地域风情的童年记忆。
作者简介:吴然,1945年生,云南宣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春城晚报社 编辑。编辑之余,多为少年儿童写作。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儿童文学《海花》。出版散文、儿童散文集《歌溪》《风雨花集》《珍珠雨》《一碗水》《我的小马》( 版)、《铁门与锁》等十多本。散文集《小鸟在歌唱》《小霞客西南游》《天使的花房》分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五届全国 儿童文学奖、第六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并有作品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和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项。作品选入《散文十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文学名作文库儿童文学卷》等100多种选本。其中,《新年礼物》《珍珠泉》分别选入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第七册,《我们的民族小学》《珍珠泉》分别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三年级上、下册;《杨梅会》选入四年级下册;《走月亮》选入 省《国语实验教材》 2册;《新年礼物》选入韩国小学三年级中韩文语文对照读本、日本“公文式”中文教材。其他如《那只红嘴鸥》《歌溪》《一碗水》《和花朵说悄悄话》《小鸟和守林老人》《过三苏祠》《孔雀舞》等,亦选入与教材同步的中小学新课标语文读本。